2025年各大銀行春季校園招聘資料分析精選題(34)
①毛筆、墨是中國書法和繪畫的主要工具,原本并無奇特之處,不過分別是由獸毛與熏燒的煙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國的書畫藝術史上,它們始終扮演著【 】的角色。
②漢代蔡邕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的確,毛筆是中國書畫成為藝術的關鍵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現萬類的繽紛,更是中國藝術家的常識。毛筆的錐體造型,具有“鋒出八面”的能力;墨與水的調和,經過宣紙的洇化,可產生變幻莫測的效果。
③筆墨的造型過程一般不可重復,書法和繪畫,雖是靜態地呈現在紙上,卻可以在人們心中喚起強烈的動感。沈尹默說,在欣賞書法時,“不但可以接觸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還會感到音樂般輕重疾徐的節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靜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樂的節奏”!中國的書法與繪畫藝術,因筆墨的性能,具有了獨特的表現能力與藝術魅力。簡單的書寫或皴擦、普通的黑白兩色,竟然以簡馭繁、以靜寓動,勝過了許多復雜的藝術。宗白華認為:“中國音樂衰落,而書法卻取代了音樂成為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其中或有溢美之詞,但也足見中國人對筆墨藝術的特殊感情。
④這種特殊感情的形成,不僅由于筆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筆墨與文人長相廝守,須臾不離,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靈。因此,筆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筆”可以“生花”,筆底可走“龍蛇”,甚至文人也被稱為“墨客”--工具與人,達成了性靈的相通。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里,筆墨成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現手段之一。相傳鍾繇說過:“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筆跡界破空間,成為人們傳達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國書法和繪畫的文人傳統。
⑥在這一傳統中,筆墨超越了物質的限制,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潛說:“例如寫字,橫、直、鉤、點等等筆畫原來都是墨涂的痕跡,它們不是高人雅士,原來沒有什么‘骨力’、‘姿態’、‘神韻’和‘氣魄’。但是在名家書法中我們常常覺到‘骨力’、‘姿態’、‘神韻’和‘氣魄’。”這些感受,與其說是一個普通的欣賞者通過想象、移情獲得的,毋寧說是中國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觀念向筆墨藝術活動持續貫注的結果。
⑦在中國古代教育中,對調筆用墨,有一系列的規范。《弟子規》說:“墨磨偏,心不端。”執筆要求“腕平掌豎”,因為“心正則筆正”,反之“筆正”可見“心正”。在運筆的過程中,要求“中鋒”和“藏鋒”,因為“中則正”、“君子藏器”。何以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因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書論家項穆說:“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筆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靈才是目的。看起來似乎是技術性的活動,所寄寓的卻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煉的目標。
⑧于是“技進乎道”,筆墨的訓練轉化為道德人格的修煉。黃庭堅認為,蘇軾能拔萃于宋代書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終莫能及爾”。而人格的修煉,最終又服從于社會的總體目標,所以項穆又說:“正人心,所以嫻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觀念,在此被落實到了筆墨的操守中。這種筆墨活動,已經不再以藝術家的培養為鵠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會人的塑造為旨歸。
⑨有趣的是,與這種道德目標明確的修煉方式并存的,還有一種游戲的取向,所以“游戲筆墨”成為一個成語--【 】它常常指作文的態度。宋代米芾說:“要之皆一戲,不當問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在這種游戲中,筆墨的藝術成為精神逍遙、心靈棲居的園地,技術的工巧與否并非關鍵。莊禪的哲學,由此流動于筆墨之中,與道德人格的修煉一樣,浸潤著中國文人的情懷。
1.下列對第④段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種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說的中國人對藝術的贊美之情
B.“不僅由于”表明下文將進一步闡述筆墨對于中國人的意義
C.在結構上,這一段有承接上面兩個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處獨句成段,表達內容更明確,文章層次也顯得更為清晰
2.第⑤段中加點詞“性靈”的意思是( )。
A.情感和美感
B.情感和思想
C.態度和美感
D.態度和思想
3.聯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 】恰當的一項是( )。
A.因為
B.何況
C.可見
D.雖然
4.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筆墨的“超越”的一項是( )。
A.筆墨超越了物質的限制,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B.中國書法與繪畫藝術,因筆墨的性能,具有了獨特的表現能力與藝術魅力
C.筆墨的訓練轉化為道德人格的修煉
D.筆墨的藝術成為精神逍遙、心靈棲居的園地
5.文章第①段【 】處應填入的詞語是( )。
A.缺一不可
B.不可或缺
C.獨一無二
D.舉足輕重
1.答案:A
解析:從“不僅由于”來看,第④段顯然是個過渡段。前三段是從筆墨的物質構成要素特別是“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這個角度闡述其藝術魅力的形成,所以,確實是“承接上面兩個自然段,引出下文”,“表明下文將進一步闡述筆墨對于中國人的意義”。從表達效果上來說,“此處獨句成段,表達內容更明確,文章層次也顯得更為清晰”。A項錯在“對藝術的贊美之情”,應為“對筆墨藝術的贊美之情”。
2.答案:A
解析:“筆墨與文人長相廝守,須臾不離,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靈”這一句既呼應了第④段,又是第⑤段的中心句。接下來分兩個層次論述,第一層到“筆墨成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現手段之一”,談的是“工具與人,達成了性靈的相通”,筆墨具有了人的情感,故“性靈”的第一個內涵應為“情感、態度、思想”等精神層面的東西。第二層是說“筆跡界破空間,成為人們傳達美的手段”,故性靈的第二個內涵應為“美感”等審美層面的東西。因此正確答案為A。
3.答案:D
解析:破折號所起解釋說明的作用,目的是讓自己說理更嚴謹。作者在這里使用了一個概念--游戲筆墨,但又不是使用其常見義,所以需要加以解釋。意思是說,雖然自己知道“它常常指作文的態度”,但是,還是可以從“游戲筆墨”這個詞語中看到筆墨藝術中“一種游戲的取向”,所以,選用“雖然”,此為倒裝的轉折關系復句,倒裝的目的是強調--筆墨藝術中有“一種游戲的取向”。因此正確答案為D。
4.答案:B
解析:從全文看,該段文字談筆墨的“超越”主要是在后半部分,即第⑤段至結尾。這一部分又可以分為三層,即⑤~⑥、⑦~⑧、⑨。根據語意,可以圈定三個中心句:“筆墨超越了物質的限制,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筆墨的訓練轉化為道德人格的修煉”;“筆墨的藝術成為精神逍遙、心靈棲居的園地”。答案為B。
5.答案:B
解析: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點點的缺失,不能少一點。“缺一不可”其后不能再接任何成分,排除;“獨一無二”、“舉足輕重”程度過重,與筆墨作為書畫工具的角色不符,可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B。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發布內容為轉載資訊,作為轉載主體并不承擔崗位真實性核查責任,僅供您瀏覽和參考之用,請您對相關內容自行辨別及判斷,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