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鎮江農商銀行始終堅持用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重要標準,將“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重要內容,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提升金融服務質量,致力于把服務融入每一個細節,做鎮江老百姓家門口的銀行,讓有溫度的金融服務走進群眾,助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找準“落腳點”辦好群眾“急事”
丹徒區是農業大區,轄內世業村、衛星村主要以種植業、家庭農場為主,也是兩村農戶主要經濟來源。前期積極通過與兩村村“兩委”積極聯系對接,鎮江農商銀行了解到兩村整體人員情況、農戶生產經營情況。在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該行派出人員逐戶上門了解實際情況,建立較為完善的整村授信農戶信息檔案,最終將兩村確定為“信用村”,并累計建檔1448戶,對符合條件農戶授信1500余萬元,有效解決了兩村種植戶當前亟須資金難題,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享受到貼心的金融服務。
“感謝鎮江農商銀行的上門服務,有了這份授信,我種植草莓急需用錢的時候再也不用發愁啦,你們真是老百姓的貼心銀行!”世業村信用戶潘文香稱贊道。
“上門服務”是客戶口中最為共同、最為高頻的詞語。將服務送上門、把資金送到戶,一直是該行最樸素的服務。把服務挺在最前面,打造優質的金融服務,無疑是鎮江農商銀行在競爭中占據關鍵優勢的不二法門。截至8月末,該行完成丹徒區80個行政村的評議授信工作,建檔21.84萬人,授信4.94萬戶,授信金額超54億元,授信面達100%。
理清“連接線”解決群眾“難事”
為讓“特殊”的客戶享受到“特殊”的服務,鎮江農商銀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努力打造“綠色服務通道”,扎扎實實地為每一位客戶解決困難,積極踐行農信人的初心和使命。
“63年前的老存單了,我都擔心這筆錢不翼而飛,沒有想到能這么順利地取到錢,鎮江農商銀行真是老百姓值得信賴的銀行,讓我們放心暖心!”陳先生略帶激動地說。
近日,陳先生拿著三張泛黃的手寫存單來到鎮江農商銀行姚橋支行,他告訴工作人員,這是他父親1958年為即將出生的自己和弟弟存的一筆成長基金,父親一直將存單珍藏在老房子的箱子里,直到彌留之際才將存單的事情告知兄弟倆。柜員溫晴接過這張賦予厚重年代感的存單,立即進行賬戶信息查詢。然而嘗試多種方法后,仍然在系統中查詢不到相關記錄。姚橋支行運營經理唐銀也犯了難,60多年,經歷了行社分家、股份制改革、多次柜面操作系統升級、處理程序變更、人員更迭等,加上陳先生存單開戶的證件信息和現在的身份信息不一致,無法直接兌付該筆存款。
“有什么問題嗎?錢不會取不出來吧?”陳先生顯得很擔心。“您放心,錢存在鎮江農商銀行,我們就一定會負責,盡快為您處理好!”見此情景,唐銀趕緊安撫,并留下了老人的聯系方式,并承諾會盡快查出結果并及時告知進展。不管多難,都一定要為客戶負責!唐銀立即將此事向上級行匯報,總行法務合規部總經理王志芳立即安排專人負責老存單的原始憑證調取。經過兩天的調閱檔案,終于從海量的舊檔案資料中找到該筆定期存單的原始檔案憑證,并與陳先生取得聯系,赴姚橋支行指導工作人員支取三張存單。順利支取了父親留下的1.4萬元本金和利息的陳先生連連感謝,對該行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業務能力贊不絕口。
提升“服務力”辦好群眾“小事”
今年7月的一天,王阿姨來鎮江農商銀行丹徒支行匯款20000元,匯款期間一直接聽電話,并詢問怎么操作。大堂經理感覺有疑,詢問分析后打斷客戶接電話,勸阻客戶謹慎匯款。王阿姨稱,自己孫子被人控制一定要匯款。憑借職業敏感性,大堂經理認定為電信詐騙,耐心勸說王阿姨不要匯款,并第一時間和客戶家人取得聯系。為避免老人私自離開后再次匯款,在等待其家人來網點的過程中,大堂經理向老人耐心地講解防范電信詐騙金融知識,最終成功阻攔該筆電信詐騙,有力維護了客戶的合法權益。“防范電信詐騙,工作認真負責。感謝鎮江農商銀行!”客戶送來的這面錦旗不僅是對網點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種鞭策。該行將繼續把“適老”金融服務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在學用結合、排憂解難中做實做細老年人金融服務工作。
鎮江農商銀行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轉化為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具體實踐,充分發揮地方金融“主力軍”作用,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金融力量。
|